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健康 » 正文

脱贫生态要双赢——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谈生态扶贫成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品创格万词霸屏推广公司     发布日期:2020-12-08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42
核心提示:我国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但往往由于生态重要、脆弱,也迫切需要推进生态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扶贫取得哪些成效?“十四五”期间,将如何促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日,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等进行了全面解读。大力推进生态补偿、国土绿化、生态产业扶贫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李春良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草局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建立了中央统筹、行业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态扶贫格局,全面完成了生态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助力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我国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但往往由于生态重要、脆弱,也迫切需要推进生态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扶贫取得哪些成效?“十四五”期间,将如何促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日,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等进行了全面解读。

大力推进生态补偿、国土绿化、生态产业扶贫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李春良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草局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建立了中央统筹、行业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态扶贫格局,全面完成了生态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助力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生态补偿扶贫。他说,2016年,国家林草局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110.2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新增林草资源管护面积近9亿亩,有效保护了森林、草原、湿地、沙地等林草资源,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

——国土绿化扶贫。在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任务和资金安排上,向中西部22个省区市倾斜。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共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2.3万个,吸纳160多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生态产业扶贫。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国家林草局大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竹藤、种苗花卉等生态产业,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与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分红、劳务等方式,带动1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集中林草资金、项目、政策投向“三区三州”

“三区三州”是我国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地区。国家林草局规划财务司司长闫振表示,为了助力啃下“硬骨头”,国家林草局结合在全国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将林草建设投入力度集中向“三区三州”地区倾斜。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三区三州”中央林草资金555.6亿元,加强深度贫困区域造林绿化工作。同时加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五年来累计安排“三区三州”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367万亩,并扩大生态护林员选聘规模,选聘生态护林员23.8万人。

“‘三区三州’地处偏远,这里的老百姓出来打工不容易。我们重点加强了合作造林模式推广,把贫困户吸引进来,参与荒山绿化、防沙治沙、公益林管护等工作,让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家乡的生态保护修复,增加收入。”闫振说。

为了打造脱贫攻坚典型示范,国家林草局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行动方案(2018—2020年)》。“经过三年努力,方案确定的三项行动、七个方面任务已经全面完成。”闫振表示,在怒江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31045名,在推动独龙族、普米族整族脱贫过程中生态护林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和林下经济,怒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退耕还林恢复生态以后,在林下发展草果业,增加了收入。“我们进行了测算,怒江贫困人口50%的收入来自于林业。”闫振说。

脱贫后过渡期内继续保持政策的延续稳定

李春良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林草局将以巩固生态扶贫成果为重点,调整优化生态扶贫政策,扩大林草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他说,将按照脱贫不摘责任、脱贫不摘政策、脱贫不摘帮扶、脱贫不摘监管的“四不摘”原则,过渡期内继续保持生态护林员政策的稳定、重点生态工程支持政策的优化延续,助力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

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中,国家林草局将对规划范围内的脱贫地区继续给予倾斜支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持续吸纳具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参与务工,不断改善脱贫地区的人居环境,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共享建设成果,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此外,李春良说,还将继续促进产业兴旺。围绕扩规模、丰品种、调结构、降成本、提质量、拓市场来充分挖掘林草产业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优化调整林草生态产业布局,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脱贫地区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续的生态产业体系,助力更多贫困人口长效增收。(记者胡璐)

 
 
 

 
按分类浏览
北京 (2797) 区县 (2164) 国内 (10751) 国际 (885)
财经 (358) 房产 (985) 科技 (343) 军事 (110)
娱乐 (535) 体育 (171) 汽车 (347) 生活 (377)
农业 (210) 健康 (221) 时尚 (66) 家居 (62)
旅游 (158) 女人 (63) 美食 (65) 消费 (129)
社会 (78) 文化 (221) 教育 (213) 公益 (104)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